創新之花競芬芳
——冀中股份段王煤業友眾礦全員創新創效工作側記
《礦井綜采工作面面內小煤柱沿空留巷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0多個項目獲得煤炭行業、企業科技進步獎;全礦獲得國家實用型專利4項、省級獎勵5項、市級及冀中能源獎11項、縣級獎15項……
這是冀中股份段王煤業友眾礦在全員創新創效方面交出的成績單。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讓我們走進靚麗數字的背后,探尋友眾礦的創新之旅。
創新機制育沃土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于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既要重視成功,更要寬容失敗,真正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近年來,友眾礦秉承全員參與創新創效的宗旨,依靠科技創新、五小創新“雙輪驅動”,打造了“眾創聯盟”工作室、吳亞雷創新工作室、青年技術創新工作室三大創新平臺,形成了研發費用高投入、創新項目高獎勵、創新人才結構優、創新創效動力足“四大組合拳”協同發力的全員創新創效模式。
“讓每位職工都參與到創新創效活動中來,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的目的和宗旨。”友眾礦黨政領導這樣說。
以建設智慧化礦山建設為目標,友眾礦不斷探索采掘設備智能化、系統運行自動化、崗位巡守無人化、診斷預警自動化、信息傳輸集成化、設備監控可視化等各項新技術、新工藝,培育了全員創新創效的沃土。
科技之花紅似火
創新需要平臺。為充分激發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立足崗位創新創效的激情,2018年,礦井成立了青年創新工作室,由總工程師擔任青年創新工作領導組組長,確保科技創新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創新需要投入。友眾煤業技術創新團隊先后與中國礦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進行關鍵性技術攻關,累計投入研發經費2000余萬元。
創新需要激勵。為激發全員創新創效的活力,礦井確立了“以人才為中心”的創新激勵政策,2019年,礦井拿出專項獎金對年度創新成果進行評審、獎勵,讓創新創效的技術人員既有“面子”,又有“票子”。
一次次試驗、一次次探索,結出了一項項碩果!友眾煤業技術創新團隊先后在“中空注漿錨索護頂+格賓網護幫”支護新工藝、采空區下方窄煤柱沿空掘巷技術研究、原位煤柱中空注漿錨索沿空留巷技術研究、固體蓄熱智能化供暖系統的研究及應用等一大批研發項目實現成果轉化,先后有10多個項目獲得行業、企業科技進步獎,產生綜合經濟效益9000余萬元。
“五小”創新艷傾城
小到架空乘人裝置吊椅抱索器襯墊的研究和改造,中到新型風動泵的研制和應用,大到礦井智能型噴霧凈化裝置的研制,一個個“五小”創新成果見證了友眾礦創新發展的足跡。2015年以來,友眾礦先后獲得國家實用型專利4項、省級獎勵5項、市級及冀中能源獎11項、縣級獎15項,創造直接經濟效益達到4000余萬元。
為激發全員創新的熱情、培育職工的創新精神,2018年,礦井專門制作了《創新之花》創新成果集,對2015至2018年礦井閃耀著的“創新明星”、走過的“創新之路”、設計的“創新項目”、獲得的“創新成果”進行了系統總結。
為發揚“工匠精神”、厚植培養創新團隊,2019年11月,礦井聘任了13名企業首席技師,給予每名首席技師首每月津貼1000元,并讓每名技師與兩名青年職工簽訂“師帶徒”培養合同,實現技術的“傳幫帶”。據了解,實施首席技師聘任制度以來,先后有20多名青年職工得到了“首席技師”手把手培養與指導。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未來的全員創新創效的道路上,友眾礦將繼續走“科技興企”、“全員創新”的道路,為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冀中股份段王煤業友眾礦 安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