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漫道
——冀中股份聚隆化工23萬噸PVC裝置成功復產紀實
12月26日,聚隆化工廠區機器轟鳴,云蒸霞蔚,23萬噸PVC裝置合格產品正式下線。經過一年鏖戰,聚隆化工取得了23萬噸PVC裝置技改復產開車成功,安全、環保、質量事故為零的全面勝利。
誰主沉浮
2018年9月,冀中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印朝剛剛到任不久,就專門聽取了聚隆化工領導班子專題匯報。
“23萬噸PVC裝置能不能不開?”楊印朝董事長的問題尖銳而直接。
2000名干部職工,30億固定資產,地處渤海新區,擁有63萬噸PVC生產潛能,具備延伸上下游條件,23萬噸PVC裝置,只能開車,沒有退路!——楊印朝董事長同時給出了答案。
這一決策思路迅速得到冀中能源集團的大力支持,更受到了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國占的高度重視。從這一刻起,聚隆化工的發展軌跡悄然改變。
2018年11月22日,楊印朝到聚隆化工,發出了“恢復23萬噸PVC裝置生產,抓緊40萬噸PVC項目建設,守住63萬噸PVC產能”的動員令,聚隆化工迎來了脫困振興的新起點。
2019年初,冀中股份六屆二次職代會,明確了化工產業“興”的戰略定位。在23萬噸PVC裝置復產上,冀中股份的決策者保持了強大的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盤活現有資源,打造冀中股份化工產業領軍企業,帶動冀中能源集團、冀中股份轉型升級。
如果說2018年股份公司果斷決策23萬噸PVC裝置恢復生產,是為了解決聚隆化工扭虧脫困作出的正確判斷,是主動出擊;那么2019年,在河北省倒逼煤炭、鋼鐵兩大行業控制外部擴張,推進內部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面前,聚隆化工承接的已經是政策導向和發展大勢賦予的責任和使命。
面對難得的歷史機遇,聚隆化工領導班子擔使命、履職責,迅速提交技改復產方案。這是停產四年以來,向冀中股份領導無數次地論證匯報中最為鄭重的一次。而這一次,公司領導班子的拍板,最終決定了命運多舛的聚隆化工的“涅槃重生”!
2019年1月9日,聚隆化工23萬噸PVC裝置復產方案獲得冀中股份批準;1月14日,裝置開始置換。聚隆化工從此進入了裝置技改復產的“攻堅年”,項目建設的“突破年”,向著新目標邁進的“發展年”。
難于上青天
而當復產工作正式推開,聚隆化工干部職工發現,現實遠遠要比想象艱難。
眾多的設備,精密的儀表,數不清的技改條目……一同交匯編織了龐大而復雜的技改復產工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安全、保質地完成任務,結結實實地給聚隆化工干部職工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考驗。
——設備管道腐蝕程度超過預期。看外觀,可用;看使用年限,可用;專業隊伍按照規范檢測,仍然可用。但是,在隨后的打壓試漏過程中,漏點大大超出預期,幾乎全部的循環水管道和VCM三廠所有工序,都需要更新改造。
——手續辦理之難超出預期。按照停車之前的工作經驗,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特種設備手續辦理尚屬正常可控范圍,而當生產部工作人員興沖沖地去跑辦各種手續的時候,才發現早已經今非昔比。
——控制系統升級需求超過預期。PVC一廠的聚合釜控制系統,是霍尼韋爾技術,本打算只進行擴容,但技術商到場檢測后給出的結論:原系統嚴重落后,不具備擴容條件。這一結論對應結果是幾百個原有程序全部導出,幾百個升級程序重新安裝,這是一個難以想象的系統,龐大而復雜的過程。
——安全監管之嚴超出預期。23萬噸PVC裝置技改復產籌劃和實施過程中,先后發生了張家口盛華化工爆炸事故和江蘇響水爆炸事故。這些化工行業的重大傷亡事故,在國家和社會層面掀起巨大震蕩,也引發了對化工園區、化工行業、化工企業的高態勢安全監管。整個技改復產期間,園區、新區、滄州市、河北省甚至國務院,各級各種檢查鋪天蓋地,整改工作層出不窮。
而最大的問題還是人。停車五年,職工待崗,技術人員流失,能回來的人對設備操作也已生疏,更何況設備技術大量升級改造,職工平均年齡偏大,崗位人員配備不足,具有經驗的人員少之又少……
還不止如此——
進口設備采購,由于停車時間長,國外供應商已經無法聯系,原型號設備儀表無從查找。
電氣小泵改大泵,光是開關柜就要全部從低壓換成高壓。
后續新增中央控制室改造、消防改造、球罐裝車系統改造、EDC罐區改造、二合一增加SIS升級改造……
活,越干越多,甚至沒有人可以確定,隨著各街區工作推進,管道保溫拆除,設備解體檢查,下一步還會出現什么問題,又還會有多少問題……
一時間公司上下,愁云慘淡:巨大的工作量,無法預知的難題,不能預判的投資,無法確定的工期,就像一座座山一樣,壓在領導班子和各個街區負責人的頭上。而此時,現場雜音不斷:這么多問題,怎么開車?安全要求那么高,就是技改完成也不會讓我們開車吧…….
各種質疑紛沓而來,剛剛被點燃的激情遭遇寒流,信心受到打擊,各種質疑不斷……
進還是退,成為了擺在兩級班子面前的一道難題。
心潮逐浪高
速度決定機會,速度決定成敗。誠如楊印朝董事長所說:起步晚一年,不是發展戰略的實施順延一年,而是可能永遠失去發展機會,喪失了發展主動權。
23萬噸PVC技改復產,一旦出發,必須到達,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關鍵時刻,冀中能源集團、冀中股份各級領導給出了堅定地態度:方向看準了,問題抓對了,就要不猶豫、不等待。
關鍵時刻,楊印朝董事長親自帶隊,先后六次到聚隆化工,了解情況、解決問題、提振士氣、鼓舞干勁。
關鍵時刻,聚隆化工領導班子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不講條件,承壓奮進。
謀定而后動,實至而勢成。
成立領導組織機構,建立責任網絡,每個專業系統、每個技改項目、每個工作環節,做到全方位組織落實、責任落實。技改復產的時間表、路線圖、組織責任體系、人力物力配備全部納入謀劃布局。
修訂領導班子值班帶班制度,增加值班頻次,擴大值班力量,每天一人改為兩人,兩人改為四人;原本十二天一個周期的值帶班,被壓縮成六天一周期、三天一周期;周調度會也改為日調度,班子成員包片負責,總經理王洪江親自承包工程量最大的、問題最多的VCM三廠,總工程師孫文新回到戰斗過的PVC一廠挑梁包片,執行董事、黨委書記葛汝增幾乎天天到現場查看進度,解決問題。
各技改復產作業現場,干部員工在鹽堿灘涂上迎風斗雪,在嚴寒酷暑中大干快上。關鍵節點,干部職工吃住在場,骨干力量輪流24小時現場辦公,專業負責人隨時協調各項工作緊密銜接、有序開展。在最后兩個月的聯調聯試和試生產期間,各街區下至班長、主操,上至專工、廠長更是連續作戰,“白+黑”“5+2”,用超常規的工作推進復產進程。
派出精兵強將,多部門聯合作戰,緊盯復產手續跑辦。查資料、找規范,千余臺設備,幾千個參數,逐一統計、核對,操作規程、工藝卡片、投料方案等等,全部重新修訂。
組織新返崗員工進行9至11周的教育培訓,開展特種作業人員和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取證教育,師帶徒,老帶新,走出去,請進來,415人合格上崗,171人取得364個作業證。
解體檢查、缺陷消除、系統回裝、單機調試、整套聯動,所有關鍵環節,管理技術人員集中會診,制定方案,全面強化質量管控。嚴格執行“三查四定”,一絲不茍查設計漏項、查施工質量、查未完工項目。定流程、定措施、定人員、定時間,層層組織質量回頭看,在開車前做到了心中有底、成竹在胸。
修訂安全制度,完善安全規程,嚴格管理規定,聘請中國化學品協會作為第三方安全監管,長期駐場,“雞蛋里挑骨頭”,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嚴格獎懲。在長達350多天里,涉及28個施工隊伍,最多時每天近千名的施工人員的技改復產過程中,實現了零事故,筑牢了生命線。
高路入云端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9月1日三座110KV變電站一次投運成功。
11月15日,獲得由滄州渤海新區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審批局核發的排污許可證。
11月23日,裝置整體通過專家驗收。
11月29日,各工序水聯運相繼開始。
12月3日,原材料電石進廠。
12月6日,二合一工序A爐一次點火成功。
12月17日,電石投料乙炔氣柜置換,20日接收氯化氫,22日氯乙烯單體進入球罐,26日,第一批產品正式下線,復產取得圓滿成功!
一個個捷報,就是一次次見證。
這一年,是聚隆化工發生量變的過程。先后完成幾十個技改項目建設;轉化框架、精餾框架、濃縮池框架等建筑物的加固;279臺工藝設備,6660臺手閥,361自控閥臺改造;5.5萬米管道以及65%儀表和所有壓縮機壓力儀表、流量儀表更新……
這一年,也是聚隆化工優化工藝、升級裝置,實現質變的過程。脫汞系統技術改造、鹽酸深度解析、尾氣吸附系統技術改造、除塵系統技術改造、干燥尾氣洗滌器、廢水汽提系統技術改造、二合一氯化氫合成裝置技術改造全部完成,所有電石儲斗增加料位檢測裝置,倉壁振蕩器及電石加料器由原來的電磁式改為變頻電機形式、水環泵改為大型機械密封水環泵;轉化器放酸改為視鏡觀察,新型螺桿壓縮機替代原有活塞式氯乙烯壓縮機;氨制冷裝置重新設計建設了氟利昂制冷系統……整個裝置追上了國內同等企業水平。
這一年,更是聚隆化工由傳統生產向智能化生產邁進的一次“再生”。公司DCS、SIS系統全面升級,322臺可燃及有毒氣體報警器安裝到位,增加在線監測,實現EDC罐區和VCM球罐自動切斷,做到了重大危險源、重要裝置視頻全覆蓋……數據自動采集、分析、遠程調度管理等智能化生產模式初步形成。
這一年,是領導班子殫精竭慮的一年,是管理和技術骨干嚴盯死守的一年,是900名干部職工超常工作、精神和體力透支的一年,是全體聚隆人把一個個不可能變為現實的一年。
這一年,聚隆人經歷了9號臺風“利奇馬”襲擊,承受了無數次重度污染天氣停工限產挑戰;這一年,PVC市場持續向好,電石、乙稀價格穩中有降,暖冬天氣給了聚隆化工更長的可工作時間……
天作美,更需要人努力,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一年來篳路藍縷,一年來風雨兼程。隨著23萬噸PVC裝置復產成功,聚隆化工脫困發展的大幕已經開啟,在冀中能源集團、冀中股份轉型升級歷史大潮中,聚隆化工正向著打造冀中股份化工產業領軍企業、建設百億元級化工產業區闊步前行!
(冀中股份聚隆化工 楊春梅)